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3 1卷 4期 刊出日期2013-07-20
法规与指南
视频之窗
英文原创园地
论著

马麟麟, 丰琅, 武俊杰, 解泽林, 唐雅望, 孙雯, 郭宏波, 林俊, 张磊, 田野

2013, (4): 211-215.

目的 观察肾移植后新发泌尿系统移形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s 及其亚群髓样 DC(mDC)和浆细胞样 DC(pDC)的变化,探讨其在移植后肿瘤发生的表现。方法 9 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泌尿系统移形细胞癌病人,检测肿瘤切除术前、术后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单个 核细胞数(PBMNC);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DCs 及其亚群的数量和 mDC/pDC7 例肾移植后两年以上肾 功能稳定病人作为肾移植长期存活对照,30 例普通泌尿系统移形细胞癌病人作为肿瘤对照,15 例健康 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3 组病人 DCs 总数均低于正常人群,长期存活病例 mDC 降低幅度最为显著 P0.05)。两组肿瘤病例与肾移植长期存活病例比较,DCs 及亚群均无差异(均 P0.05)。移植后肿瘤 病人 pDC 明显降低,mDC pDC 比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均 P0.05)。与移植后肿瘤病人不同,普通肿 瘤病人 mDC 明显降低,pDC 降低不明显。肿瘤切除后,两组肿瘤病人的 mDC pDC 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结论 DC 及其亚群的变化在肾移植后肿瘤及普通肿瘤病人之间有所不同,其变化差异提示免疫状态失衡与 肾移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监测外周血 DCs 及亚群的变化,可能有助于预测肾移植后肿瘤免疫监视 状态和肿瘤的复发。

高思楠, 马宁, 刘蕾, 刘懿禾, 于立新

2013, (4): 216-22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9 例 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早期肾功能分为 ARF 组和非 ARF 组,比较两组之间围手术期的临床及实 验室指标变化,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 P0.05 的变量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189 例肝 移植患者中 68 例(36.0%)发生早期 ARF,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体重指数(BMI)、术前血肌酐、终末期 肝病(MELD)评分、术中最低平均动脉压、低血压持续时间、血液制品输注总量、尿量两组之间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和术中尿量是肝移植术后 ARF 的独 立危险因素(均 P0.05)。ARF 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移植重症监护病房(TICU)滞留时间与非 ARF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 ARF 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 TICU 留时间长,患者术中低血压持续时间和术中尿量是肝移植术后 ARF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袁小鹏, 周健, 陈传宝, 韩明, 王小平, 焦兴元, 何晓顺

2013, (4): 221-225.

目的 探讨机器脉冲灌注保存供肾在评估无心跳供体肾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20 例无心 跳供体,采用机器(LifePort)低温脉冲灌注保存一侧供肾,阻力系数<0.4 mmHg/(mL·min-1)时认为供 肾可供移植,阻力系数>0.5 mmHg/(mL·min-1)则丢弃供肾,阻力系数 0.4~0.5 mmHg/(mL·min-1)之 间根据临床资料判断。丢弃肾脏均进行病理检查,并行 Remuzzi 评分。结果 12 例机器灌注供肾用于移 植,阻力系数为 0.15~0.80 mmHg/(mL·min-1),灌注流量为 32~168 mL/min,所有供肾移植后功能立 即恢复 12 例对侧供肾移植后中 9 例立即恢复,3 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8 例供体丢弃供 肾,灌注阻力系数为 0.44~0.88 mmHg/(mL·min-1),灌注流量为 28~55 mL/min8 例丢弃供肾病理分析 显示,4 例Remuzzi 评分≤3 分,其中 1 例为血栓成,3 例仅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结论 采用阻力系数< 0.4 mmHg/(mL·min-1)的标准判断供肾质量安全性良好,但是部分阻力系数>0.5 mmHg/(mL·min-1)的 供肾仍然可供移植,需根据穿刺病理分析综合判断。

宁媛, 李宁, 武小桐

2013, (4): 226-228.

目的 评价长效或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高血糖患者的疗效和安全 性。方法 45 例肾移植术后 1 个月高血糖患者按使用胰岛素种类分为 3 组,地特胰岛素组(A)、甘精胰岛 素组(B)、诺和灵 N 组(C),每组各 15 例。所有患者在原口服阿卡波糖药量不变的基础上每天注射 1 次 胰岛素,治疗 4 周,观察 3 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3 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 血糖都明显下降,其中以 A 组下降最明显;且 A、B 组的下降幅度均大于 C 组〔空腹血糖(mmol/L):3.08± 0.51、2.86±0.58 比 0.92±0.34,餐后血糖(mmol/L):4.38±1.19、4.18±1.22 比 2.34±0.77〕,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 P0.05);A、B 组低血糖发生明显少于 C 组(6%13% 26%)。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 血糖高且单用阿卡波糖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患者,加用长效或中效胰岛素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 地特胰岛素能有效平缓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少,是更为理想的模拟生理分泌的胰岛素。

姜伟, 刘彦斌, 裴向克, 高建, 杨其顺

2013, (4): 229-23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 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16 例患者均撤除了全部基础免疫抑制剂,经验性使用抗感染药物,并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抗感染方案 ;同时静脉给予小剂量甲泼尼龙、营养支持治疗 ;如出现呼吸困难、血气分 析显示低氧血症,则立即给予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治疗,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16 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重症肺炎常发生在肾移植术后 3~4 个月,但移植一年以上的重症肺炎也有一定比例 18.75% 3/16);发热和胸闷是最常见首发症状,仅有 18.75%3/16)的患者具有明显的咳嗽、咳痰症状;血培养、痰、咽拭子培养病原体检出率较低(43.75%)。13 例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有效,3 例死亡,死亡病例均为移植 1 年以上,有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结论 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病情严重、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经 验性抗感染治疗,撤除全部基础免疫抑制剂,静脉使用激素,进行无创通气及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是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治疗成功的关键。治疗期间全部撤除免疫抑制剂药物对患者安全有益,短期内对移植肾无害。

郭文萍, 李宁, 王明君, 范钻, 宁媛, 刘婷婷, 赵艳霞, 武小桐

2013, (4): 232-234.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使用依降钙素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 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透析中心 2006 年 1 月至 2008 年 12 月 235 例肾移植患 者。将 2008 年 1 月至 2008 年 12 月实施肾移植的 59 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 2006 年 1 月至 2007 年 12 月 实施肾移植的 176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肾移植后 1 周即开始肌注依降钙素 20 U,每周 1~2 次,连 续 3 个月作为 1 个疗程,此后每隔 3 个月使用 1 个疗程,共使用 3 个疗程,此期间配合口服碳酸钙 D3 片 600~1 200 mg/d ;对照组不使用依降钙素,口服碳酸钙 D3 片 600~1 200 mg/d、活性维生素 D3 胶丸,观察 至术后 18~30 个月。结果 在观察期内试验组未发现股骨头坏死病例,也未出现任何与依降钙素相关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 176 例患者中发生股骨头坏死 5 例(发生率 2.84%),均发生于术后 6~18 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肾移植术前并发肾性骨病及术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均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因素,继而产生更为严重的、不可逆 转的伤害,影响肾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长期存活率。采用术后阶段性注射依降钙素可明显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临床观察显示是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陈国栋 , 史磊 , 邱江 , 王长希 , 费继光 , 邓素雄 , 李军 , 黄刚 , 傅茜 , 陈立中

2013, (4): 235-239.

目的 探讨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对等待肾移植患者接受肾移植的比例和术后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998 年 1 月到 2012 年 6 月等待肾移植的 7 123 例尿毒 症患者资料,根据术前 PRA 水平的不同分为 5 组 :A 6 124 例,PRA 阴性 B 160 例,PRA 10% ;C 261 例,PRA 10%29% ;D 374 例,PRA 30%80% ;E 204 例,PRA 80%。比较 5 组患者接 受肾移植的比例,5 组患者中接受肾移植者的术前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错配情况,术后患者和移植肾存活率,术后 1 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情况,以及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慢性 排斥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 组患者接受肾移植的比例为 31.9%;随着 PRA 水平升高,患者接受 肾移植比例显著下降,E 组接受肾移植比例最低,为 7.3%(P0.05)。在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中,随着 PRA 水平升高,HLA 错配数显著降低。A 组和 B 组术后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发生率均显著低于 E 组(均 P0.05), 各组 DGF 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 组的移植肾存活率优于 E 组(1 年 96.4% 89.5%5 年 76.8% 63.4%10 年 59.7% 47.3% P0.05), 术 后 1 年 eGFR E (66.7 mL/min 比 45.3 mL/min,P<0.05),但各组患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术前PRA 水平越高,肾移植接受率越低,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的风险越高,移植肾的长期预后也越差。

专科护理
综述
经验交流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