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3 1卷 3期 刊出日期2013-05-20
法规与指南
论著

王旭珍, 薛武军, 田普训, 丁小明, 田晓辉, 郑瑾, 景鑫, 罗自珍

2013, (3): 134-137.

目的 探讨 Cylex ImmuKnow 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在肾移植术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 48 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19 例)及非感染组(29 例),16 例健康成人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肾移植术后常规应用激素 + 钙调蛋白阻滞剂(CNI)〔环孢素 A(CsA)或他克莫司(FK506)〕+ 吗替麦考酚酯(MMF)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围手术期应用抗人 T 细胞免疫球蛋白免疫诱导治疗。采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单克隆抗体包被免疫磁珠分离 CD4+T 淋巴细胞,荧光试剂标记,
测定感染发生前、发生感染时及感染恢复后 1 周 CD4+T 淋巴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结果 肾移植受者发生感染时 CD4+T 淋巴细胞内 ATP 水平明显低于同期非感染患者〔(134.20±58.24)μg/L 比(306.32±107.62)μg/L,P<0.05〕,且较感染发生前明显下降〔(134.20±58.24)μg/L 比(359.37±81.35)μg/L,P<0.01〕,在感染恢复后则上升至感染发生前的水平。结论 应用 Cylex ImmuKnow 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T 淋巴细胞内 ATP 水平可反映移植受者的整体细胞免疫状态,为肾移植术后并发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指导制定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

姜雪明, 章志翔, 高超, 刘彤, 田伟军, 戚峰, 韩洪秋, 王浩

2013, (3): 138-146.

目的 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否能够诱导肾脏移植物免疫耐受的产生以及吲 哚胺 2,3- 双加氧酶(IDO)在 MSC 介导免疫调节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BALB/c 小鼠接受 C57BL/6 小 鼠移植肾脏后 24 小时,C57BL/6 小鼠来源的正常(wt)或 IDO 基因敲除(IDO-/-)的 MSC1×106)经静 脉注入到移植受体中,分别作为 wt-MSC 治疗组和 IDO-/--MSC 治疗组,每组 6 只。以 6 只未注射的 BALB/c移植小鼠受体为未治疗组。以移植物排斥反应所致小鼠死亡或术后 100 天设定为研究终点。长期存活的 BALB/c 肾移植受体在移植术后 100 天,接受来自 C57BL/6 供体或第三方移植物供体 C3H(H-2k)小鼠的 皮肤移植,监测移植皮肤情况。对 3 组小鼠进行移植物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评估肾脏组织 Foxp3+ 胞水平。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抗原特异性抗体和细胞表型检测,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评估树突细 胞(DC)和 T 细胞功能。结果 本研究发现 wt-MSC 治疗可诱导受体产生同种异体移植物免疫耐受,表现 为移植物病理检查结果正常、未发现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免疫耐受受体中耐受性树突细胞(Tol-DC 数量显著增多等。同时,在免疫耐受的受体脾脏和肾移植物中均可发现大量 CD4+CD25+Foxp3+ 调节性 T 胞(Treg)。这些结果均提示 Treg MSC 诱导免疫耐受中的重要作用。值得关注的是,经 IDO-/--MSC 处理 的移植受体中,MSC 丧失了其诱导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免疫耐受的能力,肾移植物很快被排斥,同时机体移 植物的排斥反应变化与未治疗组相同。结论 MSC 分泌的 IDO 通过促进 Treg 的生成,在诱导肾脏移植 免疫耐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将为 MSC 在器官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临床转化依据。

潘晓鸣, 薛武军, 田普训, 丁小明, 燕航, 冯新顺, 项和立, 侯军, 丁晨光, 李杨

2013, (3): 147-15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三联免疫抑制剂应用的合适剂量。方法 比较常规剂量组(145 例) 和低剂量组(128 例)肾移植术后患者三联免疫抑制剂用量和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人 / 移植肾 生存率。结果 环孢素 A(CsA)和吗替麦考酚酯(MMF)用量在术后 6 个月内常规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在 6 个月内包括活检证实和临床推断,其总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 16.5%,而低剂量组为 18.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 6 个月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 30.4% 10.2% (P0.01),尤其是重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常规剂量组明显要高(22.1% 4.7%,P0.01)。常规剂量组和 低剂量组患者人 / 1 年生存率分别为 89.7%/86.9% 98.4%/96.9%(P0.01)。排除感染所致的带功死亡后两组患者人 / 1 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三联免疫抑制剂应用并不增加急性排斥率、 亚临床排斥发生率、排斥治疗逆转率和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但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

吕少诚, 史宪杰, 梁雨荣, 纪文斌, 梁斌, 张雯雯, 刘同友, 李会星

2013, (3): 152-15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对于移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 军总医院 2007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 101 例因肝脏恶性肿瘤行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终点为 2012 年 12 月,并对随访过程中死亡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院恶性肿瘤患者行肝移植术后 1 年生存率已达到 80% 左右,3 年生存率已达到 70% 左右。随访至 2012 年 12 月,死亡 35 例,其中肿瘤复发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达到 45.7%,术后出血占第二位,达到 28.6%。结论 肿瘤复发已成为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如何预防和减少肿瘤复发率是今后肝移植工作的重点。

于秀涛, 江艺, 陈鹏, 张小进

2013, (3): 156-161.

目的 研究当完全门静脉动脉化(PVA)时,大鼠部分肝脏切除(肝切)后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谱水平的变化,来探讨 PVA 对肝脏蛋白质合成及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袖套法建立大鼠 PVA 动物模型,每组随机选取 SD 大鼠 20 只,A 组为 PVA 联合 40% 肝切 + 左肾切除组,B 组为 40% 肝切 + 左肾切除组,C 组为单纯左肾切除组。术后 3 天和 7 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血清氨基酸谱水平。 结果 A 组手术成功率为 93.3%28/30),B 组和 C 组手术成功率均为 100%。血清氨基酸谱 Ⅰ :A、B 组大鼠于术后第 3 天血清中丙氨酸、络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水平较 C 组明显升高,缬氨酸、亮氨酸、 异亮氨酸、精氨酸、色氨酸水平及支链氨基酸 / 芳香族氨基酸(BCAA/AAA)比值较 C 组明显降低,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 A 组缬氨酸水平较 B 组明显降低,亮氨酸和赖氨酸水平较 B 组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余氨基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Ⅱ :A 组大 鼠于术后第 7 天血清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色氨酸水平及 BCAA/AAA 比值较 B 组明显升高,络氨酸、 苯丙氨酸水平较 B 组明显降低,丙氨酸、赖氨酸水平较 C 组升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B 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络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水平较 C 组明显升高,异亮氨酸、亮氨酸、精氨酸、 色氨酸水平及 BCAA/AAA 比值较 C 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余氨基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PVA 后可有效地恢复血清氨基酸水平,且动脉化组较非动脉化组更能在短期内迅速恢复,对早期血浆氨基酸水平代谢调节有增强作用。

何洹, 屠伟峰

2013, (3): 162-164.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用于潜在心死亡供体院间转运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 性分析 1 例潜在心死亡供者由院外转运至广州军区总医院进行器官获取过程中体外膜肺氧合应用情况。 结果 1 例脑外伤后中枢性循环衰竭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通过救护车转运,转运里程约 120 km 体外膜肺氧合运转时间 158 分钟,转运过程循环稳定,到达目的医院后,按心死亡流程实施了器官捐献。 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可以为循环衰竭的潜在心死亡供者进行院间转运,提供有效的循环辅助。

钱晶瑶, 李文, 董默, 石磊

2013, (3): 165-168.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胆漏中的诊疗作用。 方法 回顾分析 ERC 在 23 例 OLT 术后胆漏中的诊疗作用,包括胆漏发生时间、胆漏部位、接受 ERC 诊断治疗过程、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并评价其诊疗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OLT 术后胆漏患者 23 例,其中男性 19 例,女性 4 例,平均(49.0±5.8)岁。术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诊断胆漏 14 例,术中ERC 证实胆漏 22 例均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和(或)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ERBD)治疗,18 例经内镜治疗好转(其中 3 例联合腹腔引流,4 例联合引流管经 T 管窦道引流),1 例行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3 例再次手术,1 例因严重感染死亡。结论 ERC 是诊断 OLT 术后胆漏的有效手段,其敏感性高于 MRCP,ERC 介入治疗是 OLT 术后不同类型胆漏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对于存在继发严重感染者预后较差。

病例报告
视频之窗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