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3 1卷 2期 刊出日期2013-03-20
法规与指南
论著

张庆, 陈虹, 田彦, 沈中阳

2013, (2): 75-8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采用 FOLFOX7 方案辅助化疗对不符合米兰标准肝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对武警总医院施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 95 例肝癌伴肝硬化患者进行观察,将其中 58 例不符合米兰标准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肝移植术组)29 例,观察组(肝移植术 + 术后辅助化疗组)29 例。观察组采用 FOLFOX7 化疗方案 :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L-OHP)100 mg/m2,静脉滴注(静滴),d1 ;甲酰四氢叶酸钙(CF)200 mg/m2,静滴,d1~3 ;5- 氟尿嘧啶(5-Fu)2000 mg/m2,静脉持续泵入 48 小时。每次化疗间隔 21 天,共 6 个周期。37 例符合米兰标准接受单纯肝移植术的肝癌患者作为疗效参照标准组(标准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生存与复发情况,分析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1 年、3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7% 和 79.3%,而对照组患者术后 1 年、3 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69.0% 和 62.1%,两组术后 1 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观察组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未化疗患者延长了 4.57 个月 ;观察组患者术后 6 个月的无瘤生存率较对照组提高 24.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辅助化疗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预测术后生存指标(P=0.033)。观察组患者对化疗 耐受性较好,无一例患者因化疗毒副反应中断化疗。结论 肝癌肝移植术后采用 FOLFOX7 辅助化疗虽然不能阻止肿瘤复发,但有助于改善不符合米兰标准肝癌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本研究结果还需扩大样本量及长期随访进一步明确。

付蔚华, 宋东旭, 王振, 何向辉, 李卫东

2013, (2): 82-86.

目的 构建分子嵌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基因小鼠前体 T 细胞,并探讨其诱导脾脏 T 细胞减低对异基因小鼠 T 细胞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 BALB/c 小鼠前体 T 细胞,构建携带 C57BL/6 小鼠 MHC-Ⅰ基因(H-2Db 和 H-2Kb)真核表达载体 pIRES-H-2Db 和 pIRES-H-2Kb,分别转染 BALB/c 小鼠前体 T 细胞,构建分子嵌合前体 T 细胞。将分子嵌合前体 T 细胞回输BALB/c 小鼠后 7 天,获取脾脏 T 淋巴细胞,与 C57BL/6 小鼠 T 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测刺激指数(SI)。结果 成功体外培养BALB/c 小鼠前体 T 细胞,体外转染 C57BL/6 小鼠 H-2Db 和 H-2Kb 基因至 BALB/c 小鼠前体 T 细胞,H-2Db 和 H-2Kb 蛋白表达率分别可达(14.90±0.56)% 和(14.20±0.63)%。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显示,输注分子嵌合前体 T 细胞的 BALB/c 小鼠脾脏 T 细胞对 C57BL/6 小鼠 T 细胞 SI,在 pIRES-H-2Db 和pIRES-H-2Kb 转染的小鼠前体 T 细胞共注射组为(0.764±0.074),比空质粒组(0.983±0.081)和未转染组(0.994±0.142)明显下降(均 P <0.05)。共注射组 SI 值分别与转染质粒 pIRES-H-2Db 组 SI 值(0.859±0.085)和转染质粒 pIRES-H-2Kb 组 SI 值(0.860±0.09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输注分子嵌合 MHC-Ⅰ基因前体 T 细胞的小鼠脾脏 T 细胞对异基因小鼠 T 细胞刺激反应明显减低。
视频之窗
论著

王璐, 李宁, 卢实春, 王美霞

2013, (2): 88-94.

目的 探讨成人肝移植供体和受体细胞色素 P450(CYP)3A5 酶 6986 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对肝移植术后普乐可复(他克莫司,FK506)浓度 / 剂量比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 年 11 月到 2011 年 11 月本中心共 51 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收集肝移植受体和供体血,进行 CYP3A5 基因分型检测,根据供受体基因型分别分组,CYP3A5*1/*1 及 CYP3A5*1/*3 均为 CYP3A5 表达型,属于快代谢组,CYP3A5*3/*3 为 CYP3A5非表达型,属于慢代谢组。记录患者术后 2 个月内每周及术后第 3 个月他克莫司剂量、血药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供、受体之间他克莫司的浓度 / 剂量比,探求它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回归分析探索非基因型因素对他克莫司浓度 / 剂量比的影响。结果 根据供体基因型分组,供体快代谢组较慢代谢组术后1 周至 3 个月浓度 / 剂量比显著降低(P<0.05 或 P<0.01);根据受体基因型分组,受体快代谢组较慢代谢组术后 3 周至 3 个月浓度 / 剂量比有显著差异(均 P<0.01);供 / 受体均为 CYP3A5*3*3 组和其他 3 组比较,浓度 / 剂量比有显著差异(均 P<0.01),供 / 受体表达组、供体表达 / 受体无表达组和受体表达 / 供体无表达组 3 组的浓度 / 剂量比逐渐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为 :Y(他克莫司血药浓度 / 单位体重剂量比)=1.025+0.625 供体基因型 + 0.520 受体基因型 + 0.021 术后时长- 0.008 患者年龄。结论 供、受体的 CYP3A5 基因多态性都是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重要因素,供、受体都是慢代谢型的患者血药浓度 / 剂量比会更高。术后早期影响他克莫司浓度 / 剂量比的因素依次为 :供体基因型、受体基因型、术后时长、患者年龄。根据代谢类型调整 FK506 剂量,对于供体、受体双慢代谢的患者临床上慎重增加剂量,用药前检测基因型可以更有效地对他克莫司进行剂量调整。

董彪, 王钢, 王伟刚, 王远涛, 周洪澜, 傅耀文

2013, (2): 95-10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的早期诊断、预防及处理原则。方法 选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 2008 年至 2011 年肾移植术后出现间质性肺炎患者 83 例。比较 2008 年 1-12 月与 2009 年 1 月 -2011 年 12 月两个时期肾移植患者术后预防及治疗的差异,以及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2008 年 1-12 月 138 例患者进行肾移植,术后发生间质性肺炎 38 例,发生率为 27.54% ;2009-2011年 435 例患者行肾移植,45 例术后发生间质性肺炎,发生率为 10.34%。2008 年组肾移植术后患者早期住院期间给予静脉注射更昔洛韦针剂,出院后口服更昔洛韦片剂及复方新诺明片剂。2009-2011 年组肾移植术后患者出院后根据患者血药浓度及血肌酐水平给予口服更昔洛韦片剂及复方新诺明片剂。在患者检查肺部 CT 确诊为间质性肺炎后入院,2008 年组采取根据患者的病情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给予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更昔洛韦抗病毒及联合复方新诺明抗原虫治疗 ;2009-2011 年组则采取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使
用规律性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并停用免疫抑制剂,同时抗病毒及联合复方新诺明抗原虫治疗。2008 年组治愈 / 好转 35 例,死亡 2 例,1 例放弃治疗,治疗期间发生排异反应 3 例。2009-2011 年组治愈 / 好转45 例,死亡 0 例,治疗期间发生排异反应 3 例。2008-2011 年 573 例肾移植术患者中,接受巴利昔单抗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等抗体诱导治疗 183 例,未接受抗体诱导治疗 390 例 ;在 83 例肾移植术后发生间质性肺炎患者中,有 27 例患者应用巴利昔单抗或 ATG 等抗体诱导治疗,其余 56 例未接受抗体诱导治疗。结论 ①早期停用免疫抑制剂、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更昔洛韦抗巨细胞病毒治疗、联合应用复方新诺明抗原虫治疗及有效的营养支持是治疗肾移植术后治疗间质性肺炎的有力措施。②在有效的肾移植术后预防间质性肺炎用药指导下,肾移植患者术前接受抗体诱导治疗未见其增加术后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概率。

王浩, 陈光, 高海军, 温连芳, 王鹏辉, 杨颐馨, 朱志军, 郑虹, 邓永林, 潘澄

2013, (2): 103-106.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血管成形术在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7 例肝移植术后发生门静脉狭窄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经肝血管成形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 100%。共置入自膨式支架 7 枚、球囊扩张式支架 29 枚、覆膜支架 1 枚,对 1 例小儿肝移植患者单纯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与门静脉成形术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肝内血肿 1 例,发生率为 2.70%,经肝动脉造影证实为肝动脉出血,予以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随访 3~80 个月,1 例因同时合并肝动脉闭塞、缺血性胆道损伤于术后 3 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1 例因胆道并发症接受二次肝移植 ;1 例因门静脉主干内癌栓形成再次置入覆膜支架 ;1 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其余 33 例患者影像随访显示门静脉通畅。结论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的血管成形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李姗霓, 孙丽莹

2013, (2): 107-111.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受体(SSTR)-2/5 在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2008 年 2 月至 2010 年 7 月期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 22 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切取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 SSTR-2/5 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癌旁组织和肝癌组织中 SSTR-2/5 均呈阳性表达 ;肝癌组织 SSTR-2/5 表达明显低于癌旁肝硬化组织〔SSTR-2 mRNA(RQ 值):1.89±0.74 比2.54±0.80,SSTR-5 mRNA(RQ 值):3.61±1.66 比 6.78±4.27;SSTR-2蛋白:68.2%(12/22)比 95.5%(21/22),SSTR-2/5 蛋白均为 95.5%(21/22);均 P<0.05〕。全部患者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期为 27.3 个月,SSTR-2/5 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无瘤生存期延长(log-rank=4.08,P=0.043)。结论 SSTR 低表达预后相对较差,SSTR表达的表征可以被用来作为评估肝癌预后的有用参数。

刘志武, 赵晓玲, 薄丰山, 胡元威, 马勇, 季振鹏

2013, (2): 112-116.

目的 观察以氧供(DO2)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模式在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患者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过程中机体氧代谢变化。方法 选择接受经典非转流肝移植术患者 50 例,按 Pugh-Child评分法分为 A 级(A 组,12 例)、B 级(B 组,18 例)、C 级(C 组,20 例)。左桡动脉置管后常规麻醉诱导,经右颈内静脉放置 Swan-Ganz 导管。术中维持心排血指数(CI)> 50 ml/(s·m2),平均动脉压(MAP)≥60 mm Hg(1 mm Hg=0.133 kPa)。分别在麻醉后手术前(T1),无肝期前 10 分钟(T2),无肝期 30 分钟(T3),新肝期 30 分钟(T4)及术毕(T5),采集桡动脉血和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监测和计算以上各时点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CI、DO2、氧耗(VO2)及氧摄取率(ERO2)。结果3 组患者在 T3 时 VO2、SvO2 和 DO2 均明显低于 T1 时(P<0.05 或 P<0.01)。3 组 VO2 在 T4时上升,明显高于 T3 时(均 P<0.05),T5 时恢复至 T1 时水平。B、C 组的 ERO2 在 T3 时均明显高于 T1 时(均P<0.05)。T3 时 B、C 组的 SvO2 和 DO2 低于 A 组(均 P<0.05),ERO2 则明显高于 A 组(均 P<0.05)。术后住院天数 A、B、C 组依次递增。结论 以 DO2 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模式,对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患者肝移植术中机体氧代谢整体变化趋势一致,均以无肝期异常最为严重。Pugh-Child 分级 B 级和 C 级患者DO2和 ERO2 变化较 A 级患者更为剧烈。
病例报告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