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3 1卷 5期 刊出日期2013-09-20
法规与指南
论著

高思楠, 马宁, 刘蕾, 刘懿禾, 于立新

2013, (5): 271-275.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3.05.00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2R)和胆汁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监测在肝移植术后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中的意义,为肝移植术后急性肾衰竭(ARF)患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提供合理的策略。方法 选择肝移植术后 ARF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本中心以往制定的常规免疫抑制剂方案,动态监测术后第 1、3、5、7、9、11、14 天血清 sIL-2R 和胆汁
IL-6 水平的变化,作为 T 细胞活化的客观指标。30 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基础上,减少他克莫司(FK506)用量,检测术后第 1、3、5、7、9、11、14 天血清 sIL-2R 和胆汁 IL-6 水平,以其变化趋势指导 FK506 剂量的调节。比较两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患者血清 sIL-2R 水平较稳定组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继发感染时,患者血清 sIL-2R 和胆汁 IL-6 水平均较稳定组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以血清 sIL-2R 和胆汁 IL-6 水平作为急性排斥反应风险指标的免疫抑制剂调节方案与以往的常规方案相比,患者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未见显著增加。试验组患者术后 ARF 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天 :7.47±9.39 比 16.15±12.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动态监测血清 sIL-2R 和胆汁 IL-6 水平可以作为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 ;以血清 sIL-2R 为指标,监测急性排斥反应风险,进行个体化免疫抑制剂调节,未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术后在常规免疫抑制剂方案基础上减少 FK506 用量对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苗芸, 于立新, 邓文锋, 付绍杰, 徐健, 杜传福, 王亦斌, 周敏捷

2013, (5): 276-281.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3.05.002

目的 总结我国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的资料,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资源数据库联合检索,以“移植”且“肿瘤”和“移植后淋巴(组织 / 细胞)增殖 / 增生疾病”或“PTLD”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对其中 21 篇文献的 46 例 PTLD 病例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受者 27 例和实体器官移植( SOT )受者 19 例纳入分析 :(1) HSCT 组发病时间为移植后 3 个月,明显早于 SOT 患者(12 个月,P 0.05);(2)HSCT 组中使用抗胸腺 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的比例明显高于 SOT 组(63% 5%,P 0.01);(3)HSCT 组中有 11 例(41%在 PTLD 发病前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而 SOT 组则无 GVHD 发生(P < 0.01);(4)Kaplan-Meier 检验显示 HSCT 组较 SOT 组病情进展迅速、凶险,存活率低(P < 0.05)。1 年总体生存率 HSCT 组为 30%,SOT 组为 60% ;(5)将年龄、移植种类(HSCT/SOT)、移植至 PTLD 时间、PTLD 分型、临床分期、PTLD 诊断时 EB 病毒的感染状态、ATG 使用、GVHD、免疫抑制剂(IS)减量、化疗、外科手术以及利妥昔单抗使用等 12 个因素纳入 COX 风险分析模型,提示对于 PTLD 患者生存的不利因素为 ATG 使用和 GVHD 发 生。结论 PTLD 多于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进展迅猛、预后差;HSCT 患者较 SOT 发生 PTLD 后生存率更低;ATG 使用和发生 GVHD 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的危险因素。

王钢, 周洪澜, 王伟刚, 王远涛, 高嘉林, 傅耀文

2013, (5): 282-285.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3.05.003

目的 参照国外脑死亡供者维护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逐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供体维护方式。方法 检索国外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体维护文献,结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脏死亡器 官捐献(DCD)供者的病情,分别加强供者脑死亡期间管理,提高供体捐献率和供器官利用率的方法。结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2011 年 8 月至 2012 年 8 月共完成 15 例 DCD,经过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心率,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维持生命体征、尿量等措施,15 例供体均完成捐献,共捐献肝脏12 个、肾脏 22 个。1 例供体因心肺复苏过程中有 30 分钟低血压过程,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 迟恢复(DGF)和移植肾功能缓慢恢复(SGF);1 例 62 岁供体因有长期高血压、多次脑出血病史,致使肝脏受者术后发生原发性肝脏无功能(PNF)、继发肾功能衰竭死亡 ;其余器官质量良好,受者移植术后恢复顺利,随访至今移植物功能良好。结论 DCD 是我国器官移植的必由之路,加强供体脑死亡期间的器官功 能维护,提高器官利用率,对于挽救更多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田庆, 张建军, 郭庆军, 邢雨, 李世朋

2013, (5): 286-289.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3.05.00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7 年 1 月至 2012 年12 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完成 1 543 例肝移植,其中 18 例早期并发胃肠道瘘,包括 :胃瘘 5 例,十二指肠瘘 5 例,空肠瘘 4 例,回肠瘘 1 例,结肠瘘 3 例 ;其中 13 例患者肝移植术前曾有过 1 ~ 3 次腹部外科手术 史。结果 经过 1 ~ 3 个月的综合治疗,16 例治愈出院,1 例死于呼吸道严重感染所致的呼吸衰竭,1 例 死于严重腹腔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组消化道瘘治愈率为 88.9%,病死率为 11.1%。随访 6 ~ 24 个月,未再发生消化道瘘。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消化道瘘的发生率低,但病死率高。消化道瘘确诊后,早期手术、控制感染、加强营养、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高建, 姜伟, 刘彦斌, 裴向克, 禹猛, 杨其顺

2013, (5): 290-292.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3.05.005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常见病因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报告 1 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出现持续时间长达 2 个月的驼峰状尿量变化,并对该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引起 DGF 的因素。结果 该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尿量出现驼峰状变化,经给予静脉输入抗人 T 细胞猪免疫球蛋白,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药物改善循环,并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清除体内的炎症介质,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感染和支持治疗后,患者尿量逐渐趋于稳定 ;波动于 2 000 mL 左右,血肌酐稳定于 130 μmol/L左右后出院。结论 充分认识 DGF 的常见病因有利于降低 DGF 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应宜早期选择血液净化,辅助相应措施,绝大多数 DGF 可以恢复。
视频之窗
经验交流
综述
视频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