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平, 夏强, 张建军, 李齐根, 徐宁, 张明, 陈小松, 韩龙志
2013, (6): 333-338.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3.06.002
目的 基于单中心的中长期随访结果,探讨活体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优势。方 法 回顾性总结 2007 年 5 月至 2011 年 4 月在上海仁济医院肝脏外科行活体肝移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数据、并发症情况以及中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41 例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均为阳性 ;患 者中男性 35 例(85.4%),女性 6 例(14.6%);中位年龄 50(28~66)岁 ;所有患者都进行活体肝移植,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其中 3 例(7.3%)为挽救性肝移植,13 例(31.7%)患者在肝移植前接受 术前降期治疗 ;符合米兰标准的患者为 24 例(58.5%),17 例超米兰标准(41.5%)。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 13 例(31.7%)、胆道并发症 11 例(26.8%)、血管并发症 1 例(2.4%)、腹腔内出血 1 例(2.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 例(2.4%)、高血压 1 例(2.4%)、精神症状 1 例(2.4%)、切口液化 3 例 (7.3%)和切口裂开 1 例(2.4%),1 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死亡(2.4%)。术后 1 年和 5 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 90.1% 和 72.3%,1 年和 5 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 20.9% 和 29.0%。24 例符合米兰标准与 17 例超米兰标准患者的 1 年和 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1.7%比 87.5%和 83.1%比 56.3%(P = 0.051),1 年和 5 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 13.0%比 32.7%和 17.4%比 47.0%(P = 0.035)。结论 活体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取得良好的 近远期手术疗效。
王医术, 高婷, 连鑫, 王世俊, 周洪澜
2013, (6): 339-343.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3.06.003
目的 探讨 CCL21/CCR7 信号通路与移植肾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吉林大学肾移植中心78 例肾移植后肌酐水平上升患者的肾脏穿刺标本,采用常规苏木素 - 伊红(HE)染色、Masson 染色和 PAS 染色后进行病理诊断,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纤维母细胞表面抗原(FSP)、趋化因子 CCL21 及 其受体 CCR7 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HE、Masson、PAS 染色诊断肾穿刺标准的类型为急性排异反应 13 例, 血管排异反应 6 例,慢性排异反应 8 例,交界性病变 13 例,肾病复发 4 例,肾小管损伤 2 例,其他病变 2 例;相对正常 30 例。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急性排异反应者 FSP 表达高于相对正常者(P < 0.01),慢性排异反 应者高于移植交界性病变者和相对正常者(P < 0.05 和 P < 0.01),其他病变类型间 FSP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在炎性细胞多的组织区域纤维母细胞的数量有增多趋势。CCR7 阳性纤维母细胞在 慢性排异反应者中有增多趋势,CCR7 在肾穿刺组织的表达部位主要是血管壁,在部分萎缩的肾小管及间质 中可见阳性表达 ;CCL21 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少量纤维母细胞中。各病理分型患者 FSP、CCR7、 CCL21 表达部位及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CCL21 和 CCR7、FSP 和 CCL21 的阳性 表达细胞分别共表达于纤维母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结论 纤维母细胞的出现与炎性细胞有关,并使急性排异反应转变为慢性排异反应的危险因素加大,CCL21/CCR7 在移植肾纤维化发生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李宁, 王明君, 郭文萍, 宁媛, 范钻, 刘婷婷, 赵艳霞, 武小桐
2013, (6): 344-346.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3.06.004
目的 探讨双环醇治疗肾移植后药物性肝损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8 月在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中心实施肾移植术并在术后 3 个月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 的 36 例肾移植受者,2011 年 10 月至 2013 年 8 月的受者 22 例为试验组(口服双环醇 25 mg/50 mg),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9 月的受者 14 例为对照组(口服甘草酸二胺胶囊 150 mg),两组均每日 3 次,共治疗 4 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 4 周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的变化及 ALT 下降 50% 的时间和恢复正常的时间,并观察患者用药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 ALT、AST、TBil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 P < 0.05),SCr 无明显变化,但两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试验组 ALT 下降 50% 的时间(d :5.30±2.26 比11.00±5.36)和恢复正常的时间(d :7.60±4.71 比 16.00±9.71)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 P < 0.05)。治疗期间,两组 均无排斥反应发生,也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双环醇治疗肾移植术后药物性肝损害疗 效确切,安全性好,方便使用。
蔡金贞, 郑虹, 邓永林, 潘澄, 张雅敏, 蒋文涛, 淮明生, 孟醒初, 郭庆军, 沈中阳
2013, (6): 347-351.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3.06.005
目的 报告活体肝移植供肝后台的修整经验,为肝移植手术的成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 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2006 年 9 月至 2009 年 5 月间完成的 230 例活体肝移植供肝后台准备的资料。结果 230 例供肝中 :含肝中静脉右半肝 117 例 ;含部分肝中静脉 3 例 ;不含肝中静脉右半肝 102 例 ;含肝中静脉及尾状叶的左半肝 3 例 ;左外侧叶 5 例。102 例不含肝中静脉右半肝重建肝右后下静脉(IRHV)5 例, 117 例含肝中静脉右半肝重建 IRHV 16 例,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45)。102 例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中 :11 例肝右静脉(RHV),6 例 RHV+IRHV,75 例 RHV+V5/8,10 例 RHV+V5/8+IRHV。81 例 V5/8 采用不同材料重建静脉 :新鲜尸体髂静脉 77 例,受体大隐静脉 1 例,受体曲张脐静脉 1 例,受体肝内门静脉1 例,受体肝静脉 1 例。222 例右半肝供肝中门静脉为 C 型的 9 例,均成型为一个开口,D 型 1 例采用髂血管成型为一支。肝动脉单支者 226 例,双支者为 4 例,2 例采用动脉重建。结论 活体肝移植供肝后台修整在供肝灌洗保存的同时,对供体的肝动脉、门静脉及流出道恰当的成型或重建有利于简化供肝植入的步骤,保护肝脏的功能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