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媛, 李宁, 郭文萍, 王明君, 卫芬, 赵艳霞, 吕广娜, 郭晓红
2019, (3): 186-189.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9.03.005
目的 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肾移植受者的预后及管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5 年1 月—2018 年 1 月 276 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将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 20 例受者作为试验组,将原发病为非糖尿病肾病的 256 例受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肾移植围术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renal graft function,DGF)、感染、排斥反应以及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围术期 DGF、感染和排斥反应发生率等均较对照组增高,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此外,两组移植后 1 年、2 年、3 年的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肾移植受者在围术期易出现感染、DGF 及排斥反应,应加强对其围术期的管理,而对其行科学全面的随访,3 年内的生存率与非糖尿病肾病肾移植受者可无差异。
祝藩原, 傅尚希, 陈瑜, 郑鳕洋, 王继渊, 丁越, 韩澍
2019, (3): 190-193.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9.03.00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合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应用非布索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在本院规律随访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接受传统降尿酸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碱化尿液、别嘌醇(0.1 ~ 0.2 g/d)或苯溴马隆(50 mg/d)〕至少 4 周,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仍可诊断为 HUA 的共 104 例患者,在停用别嘌醇或苯溴马隆基础上转为口服非布索坦,随访 12 周,比较非布索坦治疗前后 SUA 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观察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等指标。结果 非布索坦治疗前 SUA 水平为(497.88±47.37)μmol/L,治疗后第十二周 SUA 水平明显下降至(348.05±49.88)μmol/L(P < 0.001)。观察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血白细胞计数、血肌酐及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过程中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用药后有 2 例出现痛风急性发作,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肾移植术后 HUA 应用传统综合治疗效果不佳时,转换为非布索坦治疗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莫春柏, 宋文利, 王智平, 付迎欣, 史晓峰, 冯钢, 王辉, 赵杰, 裴广辉, 涂金鹏, 王振, 沈中阳
2019, (3): 194-197.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9.03.007
目的 探讨脱敏治疗在高度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5 例群体反应性抗体峰值≥ 30%的高致敏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临床资料。男性 8 例,女性 17 例,平均年龄(45±12)岁。首次接受移植者 8 例,二次移植者 15 例,三次移植者 2 例,输血史 17 例,妊娠史 12 例。3 例为亲属供体肾移植,其余均为尸体供体肾移植。术前行血浆置换或蛋白 A 免疫吸附 + 利妥昔单抗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脱敏治疗。术前交叉淋巴毒试验阴性。采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甲泼尼龙免疫诱导,术后他克莫司 + 吗替麦考酚酯 + 皮质激素三联维持治疗。结果 其中 20(20/25)例患者移植后 1 周内血肌酐降至正常。1 例出现超急性排斥反应,于手术当天切除移植肾,1 例于术后第 3 天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血浆置换 3 次治疗无效,于术后第 7 天切除移植肾,4 例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第 18 ~ 25 天肾功能恢复正常。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5 例(20%),其中 2 例诊断为抗体介导急性排斥反应,经血浆置换治疗 3 次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1 周后逆转,其余 3 例为细胞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1 年移植肾存活率 92%(23 / 25)。结论 高致敏受者肾移植在良好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配型,尽量避开受者预存的抗 HLA 抗体位点的前提下,术前采用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联合利妥昔单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进行脱敏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
李龙, 温陈, 解维敏, 刘文玉, 刘波, 陶开山, 窦科峰, 慕喜喜,
2019, (3): 198-202.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9.03.008
目的 建立模拟缺血 / 再灌注损伤的肝细胞缺氧 / 复氧培养模型,从细胞水平探索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的保护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大鼠肝细胞BRL3A 购于上海中科院细胞库,将复苏后呈指数生长的 BRL3A 细胞按照 2 000 个 /(100 μl·孔)的密度种植于 96 孔板,加入 H2O2(终浓度为 200 μmol/L)刺激细胞 2 h,取 2 ~ 3 代培养的 BRL3A 细胞随机分为4 组 :① 正常对照组 ;② H2O2 处理组 ;③ H2O2 + 10 U/ml rhEPO 处理组 ;④ H2O2 + 20 U/ml rhEPO 处理组。将各组细胞继续培养 4 h 后,采用 CCK-8 测定细胞存活率,化学比色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吖啶橙染色检测肝细胞自噬小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 LC3- Ⅰ,LC3- Ⅱ和 p62 表达情况,PI3K/AKT 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体外培养的 BRL3A 细胞经过 H2O2 刺激,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AST 和 ALT 的释放量明显增加,且细胞中酸性自噬小体形成明显增多,LC3- Ⅱ表达增加,同时 p62 蛋白减少,p-p85 和 p-AKT 表达亦减少。rhEPO 处理后上述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增加,AST 和 ALT 释放减少,自噬小体减少,LC3- Ⅱ表达减少,且 p62、p-p85 和 p-AKT 均表达增加。结论 rhEPO 处理能显著减少肝细胞的模拟缺血 / 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肝细胞 PI3K/AKT 蛋白磷酸化,降低自噬性细胞死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