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斌, 向文, 王冠武, 司中洲, 李亭
2017, (4): 268-270.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7.04.006
目的 评估重症肝炎患者行肝移植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5年 12 月 31 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非重症肝炎组相比, 重症肝炎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更高〔30.9(27.5,34.7)比 17.0(15.0,18.9)〕,两组患 者手术时间、术中无肝期时间、术后感染率、乙肝复发率及 1 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但与非重症肝炎组相比,重症肝炎组术中输血量大〔术中输血量(ml):3 069.1±1 139.7 比 699.0±422.7〕, 住院时间更长〔37(33,44)比 30(28,33)〕。结论 重症肝炎患者行肝移植手术是安全可靠的,肝移植 是重症肝炎的有效治疗手段。
李俊杰, 蒋文涛, 田大治, 郑虹
2017, (4): 271-273.
目的 探究针对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 2 例门静脉血 栓患者分别给予门静脉直接造影,证实门静脉血栓形成。给予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经治疗血流恢复 通畅。结果 2 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治疗,随访期间未再出现血栓形成。结论 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血 栓形成,通过介入治疗能够取得安全有效的疗效。
蒋超, 孙晓东, 刘雪岩, 魏锋, 邱伟, 张平, 王广义, 吕国悦
2017, (4): 274-27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盗血综合征(SASS)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11 月-2017 年 4 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159 例接受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 SASS 5 例, 预防性脾动脉结扎(SAL)4 例。5 例发生 SASS 的患者均为早期通过多普勒超声疑似诊断,肝动脉造影确 诊,根据脾动脉内径采用脾动脉栓塞(SAE)4 例,SAL 1 例。将术前血小板< 50×10 9 /L、胰腺上缘脾动脉 中段脾动脉内径(SA)/ 肝总动脉内径(CHA)> 1.5、门静脉流速> 50 cm/s 作为预防性脾动脉结扎的指征。 4 例符合高风险标准的患者,术中于胰腺上缘主干处预防性行 SAL。结果 4 例术中预防性 SAL 患者术后无 一例发生 SASS,恢复良好 ;5 例术后确诊 SASS 患者,1 例合并肝动脉血栓,经肝动脉溶栓后再通,联合行 SAE,3 例患者单纯行 SAE,1 例行 SAL,均恢复顺利。结论 SASS 是肝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高风险患者 预防性脾动脉结扎具有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及时诊断移植物早期 SASS 并实施脾动脉栓塞或脾动脉结扎是 有效的补救措施,避免其严重的后果。
尹明丽, 史源, 杨洋, 郑卫萍, 沈中阳, 宋红丽
2017, (4): 277-281.
目的 探讨体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的修复方法,采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研究其对 DCD 肝脏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 BMMSCs,建立心脏 死亡后热缺血 45 分钟的模型。将 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 3 组 :A 组(冷保存组)、B 组(单纯 NMP 组)和 C 组(NMP + BMMSCs 组),4 小时为各组研究时间点(n = 5)。血生化仪检测循环液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 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苏木素 - 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情况,血气分析仪检测灌注组的耗氧量。 结果 C 组 ALT 和 AST 的量明显低于 B 组(ALT :F = 177.98,P < 0.05 ;AST :F = 284.38,P < 0.05); C 组 ALT 和 AST 的量明显低于 A 组(ALT :F = 3 100.39,P < 0.05 ;AST :F = 192.88,P < 0.05)。C 组 的耗氧量在 1 小时后明显高于 B 组(4 小时 :F = 22.90,P < 0.05)。肝脏病理显示 C 组的修复作用明显优 于其他两组。结论 BMMSCs 联合 NMP 对 DCD 肝脏功能、病理及细胞活性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为修复 DCD 供肝提供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