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4 2卷 4期 刊出日期2014-07-20
标准与规范
专家论坛
视频之窗
专家论坛
英文原创园地

Rao Wei, Xie Man, Sun Xiaoye, Yang Tao, Gao Wei, Zhang Jianjun, Liu Yihe, Deng Yonglin, Shen Zhongyang

2014, (4): 222-229.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4.04.005

目的 对儿童肝移植受者中 CD4+ T 淋巴细胞内三磷酸腺苷(iATP)含量(ImmuKnow 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受者临床状态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 63 例儿童肝移植受者,将其分为临床稳定组和感染组,分析 CD4+ T 淋巴细胞内 iATP 含量与感染的关系。结果 63 例患儿中,共有 35 例(55.6%)患儿进行了 iATP 的系统检测,共计 120 例次。其中,39 例临床稳定组患儿的 64 例次 iATP 的平均值为(372±225)μg/L,且个体差异性较大。与临床稳定组患儿相比,24例感染组儿童受者的iATP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系统监测显示,随着感染进展,iATP水平均值显著下降(P<0.001),且随着感染好转,其水平又有所升高(P=0.036)。另外,12例iATP水平偏低(iATP<225μg/L)的临床稳定组患儿中,并未发现活动性感染,而 8 例感染组患儿中,其 iATP 水平却偏高(iATP > 225 μg/L)。结论 与临床稳定组的患儿相比,感染组患者的 iATP 水平更低,且随着感染好转,其水平逐渐升高。本研究发现,iATP 水平的个体差异性较大,提示 iATP 水平检测可能只是反映患儿免疫状态的一个指标。iATP 水
平的系统监测将更有助于提示儿童肝移植受者免疫状态变化。
论著

赵蔚, Victor W. Xia

2014, (4): 230-234.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4.04.00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成人肝移植患者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的发生和临床危险因素,探讨胆红素对 ARDS 发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 2004 年 1 月 1 日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的成人(年龄≥ 18 岁)肝移植患者,所有数据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移植数据中心。诊断标准采用 2011 年 ARDS 柏林新定义,将患者分为ARDS 组和非 ARDS(No-ARDS)组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分析数据包括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如总胆红素、肌酐、电解质(K+、Na+)及预后情况。数据分析软件采用 IBM SPSS 20.0 软件。结果 1 335 例肝移植患者中有 57 例术后出现 ARDS,发生率为 4.3%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术前是否已经气管内插管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电解质和肌酐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 0.05)。总胆红素在术前〔(411.01±322.16)μmol/L 比(250.17±271.04)μmol/L〕和术后第 7 天〔(164.84±146.55)μmol/L比(84.13±91.83)μmol/L〕ARDS 组明显高于 No-ARDS 组(均 P < 0.05);经 logistic 分析,术前总胆红素≥ 324.9 μmol/L(P = 0.013,95% CI = 1.164 ~ 3.578)和术后第 7 天总胆红素≥ 188.1 μmol/L(P = 0.001,95% CI = 1.488 ~ 5.331)是 ARDS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RDS 组 1 年病死率明显高于 No-ARDS 组(6.10%比 3.30%,P = 0.033)。结论 ① 肝移植术后 ARDS 发生率为 4.3%,是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② 胆红素对ARDS 的作用与剂量有关,术前总胆红素≥ 324.9 μmol/L、术后第 7 天总胆红素≥ 188.1 μmol/L 是术后 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

周鑫, 叶啟发, 姜雨笛, 李双卉, 王彦峰, 贺学宇

2014, (4): 235-239.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4.04.007

目的 探讨规范的移植术后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将医疗干预延续至院外及家庭,以减少不遵医疗行为导致的移植器官损害。方法 在本院移植医学中心随访门诊处,随机抽取进行术后随访的肝移植患者 40 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患者需求以及年龄、经济、文化、移植术后时间等影响随访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应用 SPSS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年龄、经济、文化、移植术后时间的不同导致患者对随访的需求不同,进而影响随访频率及随访效果,导致依从性下降。在移植术后依从性中,年轻患者及术后时间≥ 1 年的患者在生活习惯依从性及自我监测依从性方面表现较差,且自费患者生活习惯依从性较医保患者差(均 P < 0.05)。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随访频率及随访效果,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不同随访计划以满足患者不同时期需求,可以增强移植患者的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术后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徐仿, 褚静茹, 刘琼, 张萍, 韩丹

2014, (4): 240-242.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4.04.008

目的 了解并探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解放军三〇二医院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2 月进行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患者 60 例。通过临床观察和沟通的方式,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肝移植受者进行调查,比较受者手术前后的抑郁评分,并记录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抑郁发生率。结果 随着肝移植术后时间的延长,肝移植受者的抑郁评分不断降低,术前半个月与术后半个月抑郁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 59.30±3.51 比 48.07±4.93,P 0.05);且发生抑郁的肝移植受者数量不断减少,其发生率不断降低(术后 1 ~ 3 个月、4 ~ 6 个月、7 ~ 12 个月的抑郁发生率分别为 31.7%

26.7%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重视肝移植患者的心理变化,并采取有效心理疏通和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

董凡, 孙万邦, 刘学东

2014, (4): 243-246. DOI:10.3969/j.issn.2095-5332.2014.04.009

目的 通过观察家兔血清抗体产生情况、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及免疫器官组织变化,探讨 DNA 免疫吸附柱配基 DNA 的免疫原性。方法 选择健康家兔 24 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DNA 高剂量组、DNA低剂量组、DNA 低剂量加佐剂组、空白对照组,每组 6 只。采用双向琼脂扩散实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取肝、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分为双链 DNA 实验组、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刀豆蛋白(ConA)阳性对照组及细胞培养液阴性对照组,分别与兔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脾淋巴细胞增殖数。结果 双向琼脂扩散实验结果显示,双链 DNA 不能刺激兔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 ELISA 检测结果显示,双链 DNA 无免疫原性,不能刺激兔产生相应抗体(F1.183,P0.341);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DNA 实验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数(A 值)分别为 0.241±0.040、0.850±0.070、0.576±0.0783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3,P0.336);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提示未见病理改变及淋巴组织增生。结论 DNA 免疫吸附柱配基 DNA 不能刺激兔产生特异性抗体 ;不能刺激免疫后兔淋巴细胞增殖,无免疫原性。

视频之窗
综述